
来源:深圳商报 | 作者:王海荣 | 2016-08-22 10:33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顾涧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整个媒体生态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留给传统媒体转型的窗口期已经不长了,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和矛盾,因为我们的经营收入大部分还来自于传统业务,在经营管理和新媒体技术方面还有许多短板,报业的经营面临着“白浪滔天、惊涛拍岸,旧艺已陈、新业未张”的严峻局面,但我们还习惯于传统报业辉煌时期留给我们的经营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承受窗口转型期带来各种阵痛的思想准备,与其温水煮青蛙,坐井观天,坐以待毙,不如痛下决心,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在我国当代报业发展历史上,有这样一朵盛开在羊城,却香溢全国的鲜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它组建了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控股着深交所首只传媒股,创建了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把新闻生产带入“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新时代。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它品牌价值达到268.36亿元,稳居中国报业品牌第二名。今年正好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20周年,随着一大批新的媒体融合项目正式启动,宣告这朵南国鲜花将掀起又一轮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波澜。在第二届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它的当家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顾涧清。
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媒体融合拳头产品
作为我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尽管身处一隅,但在媒体发展方面却不拘泥于一城一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形成了“建设枢纽平台、打造拳头产品、构建融媒方阵”的媒体融合工作思路,着力形成立体传播体系和格局,建设广州信息交互枢纽,打造拳头产品,重点发展广州参考、微社区e家通、广报汇APP等分众产品,扶持健康、教育、美食等垂直项目,搭建立体化的全媒体采编平台。
2016年1月,广州参考APP正式上线,紧紧围绕“广州政务+新闻+服务”这一定位,广州参考以图文、视频、HTML5动画等形式多样的报道,扩大主流媒体在全网的传播量和影响力,引导网上舆论正能量。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立足区、街,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目前已运营的50多个公号,粉丝(家庭用户)达数十万。广报汇APP关注自身内容建设,坚持“人工筛选精编”+“海量稿库智能推荐”的信息发布模式。此外,广州日报关注垂直细分领域,继续做强“健康有约”、“食在广东”等明星公众号,强化互动和多媒体表现形式,集中发力健康、美食、教育三大优势板块。
与此同时,作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网站的大洋网今年也推出新版,旨在打造优质内容平台。与广州参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平台合作,策划专题、制作多媒体产品,把合作媒体生产的新闻产品在大洋网各端口进行传播,综合提升集团各媒体及大洋网的内容传播力。优化集团媒体融合采编流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编辑部概念。
今年初,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多平台多媒体数字传播的立体化新闻采编系统全新上线。进一步优化稿件采集、发布平台,更高效地实现了稿件的“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集、滚动发布;多元呈现、多媒传播”。
目前,集团拥有一张主报《广州日报》,以及《信息时报》、《羊城地铁报》等15张系列报纸,《南风窗》、《粤商》、《看世界》、《读好书》、《新现代画报》等5份杂志,大洋网及全资子公司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粤传媒等一系列经济实体。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全力打造以广州参考APP为龙头、以媒体融合中央编辑部为支撑,以拳头产品为特色,以广州日报客户端为基础的广州日报媒体融合方阵,助力集团转型。
建设大数据平台掘金信息时代
在以EB计算的信息时代,大数据运用是必然趋势。作为信息时代数据发布重要策源地的媒体该如何掘金大数据?
2015年12月2日,广州日报数据与数字化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以大数据挖掘、分析和数字新闻传播为突破口,构建新型数字媒体,努力建设中国大数据分析与数字新闻传播第一平台。今年6月,研究院发布2016广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成为国内首个由权威媒体发布的公益性大学排行榜,旨在通过媒体打造第三方评价机构这一创新方式。排行榜在国内引发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数百家新媒体平台和多个高校转载,还得到了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同志的批示肯定。
据悉,该研究院接下来还将研究推出社会治理、医院满意度、科技创新企业等排名。
“研究院未来将借广州日报的权威性、公信力,推动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建数据仓库,探索‘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企业’创新媒体与数据融合新模式。”顾涧清如是说。
记者昨日发稿时获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联手广州市知识产权局,与汇桔网共同签署了《中国知识产权广州指数》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编制并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广州指数”,打造一份高参考价值、高权威性的知识产权指数。
传媒融合发展要唱响主旋律新声音
面对已经风起云涌的媒体融合大潮,顾涧清认为既要跳出传媒谋整合、谋融合,又要扎根传媒促转型、促发展,走出一条有效资源整合、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新路。既担“文以贯道、成风化人”之责,又创“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之新。
“贯道”,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成风”,就是要树新风、扬正风、引领社会新风尚,弘扬时代的正能量与主旋律。
“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反之,方向错了,前进就是倒退。社会情绪的起伏、社会心态的悲欢、社会秩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新闻舆论相关。它不只是传播信息、沟通资讯,更应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新闻舆论的启迪、教化作用。我们要甄别好新闻信息、主导好新闻传播,就要担好‘文以贯道、成风化人’之责。”
“因时而变”就是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随事而制”就是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新闻舆论工作要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特别是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者更要有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和思维,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大事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把握工作的定位,不仅在内容上讲政治,在体裁样式、方式方法、表现手段上也要讲政治,使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和道德的“风向标”,最大限度地消除杂音噪声,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顾涧清还特别提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建设新型媒体集团过程中,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正能量、营造好氛围,说好广州故事、促进广州发展,进一步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全力占领和维护广州的权威舆论场,努力将《广州日报》、《广州参考》等媒体打造成推进广州各项工作的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时常对标的“工作手册”和“办事指南”;努力将《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等媒体的服务对象锁定重点区及街道的所属基层单位。集团各媒体努力成为广州市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形成广州人不可或缺的本地化新闻和服务大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媒体融合成为各行各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因为‘多媒体共生’开始转向‘一切皆媒体’,每位互联网用户不仅有可能成为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有可能使媒体成为每个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体和所有用户同在一个信息池子里,已经很难把新闻舆论工作与各行各业的工作分开了,信息资讯传播与各种工作方式相互交融,并呈现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同时每个人又都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单纯的新闻资讯,已经不能满足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的用户了,媒体必须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提供一种‘信息+产品+服务’的个性化套餐,才有可能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媒体融合重在建构大融合生态系统
顾涧清认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媒体的生态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既要遵循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又要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更要遵循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强化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这样才能推动媒体与文化、科技、产业以至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大融合,进而推动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跨界融合和深度融合,才能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才有可能在新的大融合趋势中建成真正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同时,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的精髓融会贯通到媒体与经济、社会融合的方方面面。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加上新媒体,更不是传统媒体产出一些新媒体产品,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新建构一个包括媒体产业在内的大融合生态系统。”顾涧清指出,传统媒体应该全面转向互联网思维,引入开放、用户和共享的理念。明确媒体面对的用户并不是单方面的受众,而是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媒体要做到精准投放、精准推送、定制化,把互联网思维真正用到产品和服务里,建立和完善用户中心,产品与服务导向,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场景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在互联网思维下,媒体融合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价值最大化和互惠互利,而不是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割裂和相互封锁,新的大融合要抓住这个核心,改变传统的单向思维方式。”
顾涧清介绍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还准备推出新媒体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方案,投资孵化新媒体。“在年轻人中确实不乏创意和想法。我们希望,从中涌现出一批尖兵,在媒体融合的海洋里搏击,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
新观念新模式迎接众媒时代新挑战
15年前,顾涧清曾具体负责承担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在该课题的谋篇布局上,他把研究的主线放在报业的大变革和媒体的大融合上,提前预判到新技术发展给媒体融合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与新技术无缝对接,事关报业集团的生死存亡”和“打通拉宽接高产业链是重要的产业制胜之道”等创新观点。
如今,与新媒体相关的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正在改变媒体的生态格局。如VR虚拟现实技术、柔性显示与可穿戴技术与设备、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做到优化资讯呈现效果,而且可以收集每个用户的个人数据,帮助媒体实现个性化的内容及服务推送。甚至出现了机器人写稿、无人机采访等新型服务。
面对这场网络浪潮,顾涧清坦承,目前传统媒体的“两微一端”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盲目攀比,定位不清,运营模式比较模糊;缺乏原创,内容多是转载,容易牵涉到版权问题;投入虽多,但用户并不多,真正有量级的新闻客户端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管理体制也比较陈旧。
“媒体融合的创新,应该是平台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制度的创新。”顾涧清指出,媒体单向传播的生态格局已经改变,而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如搜索、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却风生水起,这些平台能够真正做到把用户之间、用户与媒体之间连接起来,真正体现了网络无限、连接一切的理念。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声音发出去就完结,而应该是转向体现用户关系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特征就是开放、聚合、社交、服务、跨界。
因此,在共享经济和众媒时代,媒体不应只满足于单一的新闻生产,而应该鼓励跨界融合和多元化发展,通过吸收其他行业或产业的优势,寻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契合点,从而在传播要素、市场要素的使用和配置上,产生一种新的跨界发展模式。
二十周年再扬帆,吹响“走出去”号角
记者获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将按照“建设广州信息交互枢纽平台、培育几个有影响的样板和标杆,构建盘活存量和做强增量的融媒方阵”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广州参考”、“广报汇”、“微社区e家通”、“地铁+”、“南风窗智库”、“丝路邮报”等“两向上、两向下、广汇聚、走出去”的新媒体发展产品矩阵和集群。到2017年底初步形成以集团中央编辑部采编平台为基础,多个移动互联网产品为延伸的“1+N”移动产品矩阵,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拥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建立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其中在“丝路邮报”英文媒体融合平台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将紧跟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传播和外宣媒体平台建设上做到有所作为。“我们准备与广州市有关区合作,推出‘岭南文化世界行’,形成一个‘走出去’的文化品牌。我们还准备承办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9届年会等活动。”顾涧清说。
今年恰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20周年,也是其在大融合趋势中建设新型媒体集团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以“融媒体、创未来”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7个重点融媒体产品上线、21个重头合作项目签约。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由互联网时代风帆拉起的大融合趋势,让我们看到了可计算的未来、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社会结构的变革、商业模式的颠覆、人工智能的社会化传播、人的行为能力的巨大变化……,面对这种大融合的趋势,我们要始终保持媒体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努力做勤学习、有想法、能成事、善整合的新型媒体人,可以相信,机会还是会留给我们的,建设新型媒体集团的前景还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