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中国全媒体新生态高端论坛前夕 这些大咖说了什么

来源:观媒 | 作者:陈浩洲 刘黎明 | 2017-11-17 08:17

精要观点撷取
扫码手机轻阅读

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业的最强音,十九大报道是检验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成果的一场重大战役,在上月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国主流媒体推出的融媒体报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11月17日至19日,2017中国全媒体新生态高端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观媒今日在现场对话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总编辑周志懿,千龙网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杨理光,杭州网副总编辑吴幼祥,现撷取精要观点以以飨读者。

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

一点资讯让自媒体人实打实拿到钱

一点资讯推出了内容激励计划“点金计划”,对自媒体进行扶持,这是非常大的一笔预算。在给自媒体的激励方面,我们提倡非常细腻的运营方式。在一点资讯的平台上,对于自媒体作者,名人和KOL可以拿到数量不菲的固定收益;数据表现良好的自媒体人可以拿到点金结算;长尾领域表现优秀自媒体可以拿到垂直收益;最优秀的自媒体,我们会有月度、年度的榜单奖励——仅仅这一项,一点每年的投入就有数百万元。

此外,我们开通了用户打赏功能,让读者给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内容投出金钱票。而在钱之外,我们倾斜了很多资源,包括免费图片、免费GIF图、免费视频,以及商品链接的插入,这些都会让优质内容获得最大收益。这些收益,自媒体人都是实打实拿到的。

那些宣称上百亿投入的平台从来都没公布过详细账单,仅从自媒体平均收入上来说,自媒体不可能真的拿到那么多的钱。

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总编辑周志懿:

媒体要解决到达、影响、开发这三个问题

媒体的经营是有规律的,我认为关键是解决如何到达、如何影响、如何开发这三个问题。

关于如何到达,首先是要有好的渠道,例如现在的电子渠道就比传统的报纸效率高,我们不能只盯着“纸”这个媒介而忽视了媒体本身;如何影响主要有两点,核心是做出有影响力的内容,其次是改变传统的叙事方式,考虑受众的需求,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你生产的内容;开发是解决媒体生存的关键,培养用户忠诚度,拓展线下资源是当前媒体变现的良策,单纯依靠广告很难扭转颓势。

千龙网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杨理光:

新媒体不必一味追求新形式新技术

媒体纷纷向移动端转型,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形式,从受众角度看,内容仍然高于形式,但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已不存在必然性,新媒体竞争是一场“巧实力”的较量。新媒体不必一味追求新形式,不必唯技术论,内容本身要具备话题性、易读性、互动性。

在信息严重过剩、网友普遍成为“缺时族”的背景下,信息密度高、方便移动阅读的形式会更受欢迎,看似相对“原始”的图文、短音视频等轻应用产品,占用网友的“注意力资源”更低,对网友更友好,会有更强的传播力。

杭州网副总编辑吴幼祥:

新闻网站比报纸广电更容易转型成功

在我看来,网站的转型比报纸和广电相对容易。因为跟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站本身已经是向新媒体转型的尝试,所以介质上只是从PC端变成了移动端,所以面对新技术更容易转型成功。

但是网站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比如杭州的报纸只需要跟同城的几份报纸竞争,但是网站却要同时应对商业门户、垂直内容网站和其它媒体的地方站等各方力量。如果说优势,主要是作为党网,虽然流量比不上商业网站,但是总体体量不大,也能获得政府的支持。©

原标题:中国全媒体新生态高端论坛前夕,吴晨光周志懿杨理光吴幼祥说了什么

精彩推荐